——《哪吒之魔童降世》。
今年才满15周岁的雯雯自幼就发现家里有“肿瘤”病史,她的爷爷和叔叔都毫无缘由得上了“中枢神经系统多发性血管母细胞瘤”,饱受疾病摧残,给她幼小的心灵蒙上了挥之不去的阴霾。1年多前雯雯开始出现颈部和上肢麻木,她不愿意相信上天的捉弄,不敢做身体检查,半年前她开始出现四肢瘫痪,呼吸无力,大小便困难。
成长就是学会独立作出人生选择,有能力承担自己的责任,勇于践行自己的诺言,这便是茫茫人海中的英雄。作为目前国内外最顶尖的脊髓脊柱疾病专家之一,清华大学附属北京清华长庚医院神经外科的王贵怀教授接诊了雯雯一家,此时的她已经瘫痪在床,骨瘦如柴,体重不足30公斤,无法想象这样一个15岁的孩子到底经历了什么。“无论如何一定要救救孩子,手术多大风险都愿意承担”,雯雯一家下定了手术的决心。面对如此挑战的病例,王贵怀教授心软了,医者父母心,救死扶伤是天职也是责任,他暗下决心一定让孩子活下来。
无影灯下王贵怀娴熟地使用超声骨刀铣开枕骨至颈7椎板,这样不仅能够缩短手术时间,术后椎板还可完美复位,实现解剖重建,降低神经损伤风险,非常适用于这种长节段手术。切开硬膜后,王贵怀发现从延髓和整个颈髓布满了异常的血管,有异常膨大的静脉球,有动脉化的静脉网,所有的异常血管组成了一个巢样病变,牢牢地嵌在脊髓里。肿瘤的切除工作无异于拆雷,若有不慎把供应脊髓的正常血管闭掉,将会造成难以挽回的后果。为了更好的判读肿瘤的血管供应,王贵怀为病人进行了术中吲哚青绿造影,通过实时的血管显影分析肿瘤的复杂血供。
图3 术中荧光造影实时分析
图4 手术中的王贵怀主任
像雯雯这样的故事每天还在不断上演,医院是一个能看到爱、希望和信仰的地方,有时去治愈,常常去帮助,总是去安慰。央视网在报道王贵怀教授的事迹时,称他为“中国梦实践者”。早在2005年他就成功完成了一例25公分的脊髓髓内肿瘤切除,目前仅室管膜瘤手术就已实施了500余例,除此之外,脊髓胶质瘤、血管母细胞瘤等髓内肿瘤手术2000余例,手术例数和质量堪称国内外之最。“我的老师王忠诚院士经常告诫我:‘发展神经外科要当一门事业来做,脊柱脊髓专业要好好做起来!’我不挑战谁挑战?”王贵怀笑着说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