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1年,黄子云在重庆西南军政委员会公安部工作时,被选调到北京公安干部学校学习,是第一期16班的学员。后被派往周保忠及周兴处当警卫员,并与周兴一家结下不解之缘。后来黄子云认为自己不会打枪、文化不高,当首长的警卫员责任重大,就辞去职务于1952年回到重庆西南军政委员会公安部工作。周兴,老红军,曾任公安部副部长、山东省委书记、云南省委第一书记等职务。黄子云特别敬重老首长,老首长的家人也与他特别亲近,周、黄两家关系甚密。时至今日,黄子云的后人与周家仍有来往。1999年6月,当《怀念周兴》一书出版时,周兴的夫人杨玉英让儿子晓济亲自送往黄子云家中。2008年,《从革命摇篮走出的红军女战士——深切怀念慈母杨玉英纪念文集》出版后,晓济又亲自去送。
从革命摇篮走出的红军女战士——
深切怀念慈母杨玉英纪念文集
1954年,中央撤销西南局和西南军政委员会,黄子云随罗国荣调北京饭店工作,其间罗调北京还有一段佳话。当年贺龙到重庆,由罗国荣事厨,罗特别为贺龙精心制做了一品“豆渣烧猪头”的菜肴,贺龙食后赞不绝口,说从未尝过这样的美味,尤其是把豆渣、猪头能烧成这样的美味,太不可思议了。正好北京饭店急需人才,故此亲点罗国荣到北京饭店工作,黄子云相随也一起调往,从事川菜烹饪工作。
在北京饭店工作后,黄子云不断钻研、创新,烹饪技术精湛,成为北京饭店川菜的主要名厨,从此大显身手,掀开了他人生新的一页。
黄子云与其他厨师的合影
195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10周年大庆,9月30日,国家领导人在人民大会堂举行盛大国宴。这次隆重的国庆10周年招待会是当时中外宴会史上规模最大、人数最多的盛大国宴,由罗国荣任总指挥,黄子云协助罗国荣主理国宴设计及厨事,颇显才干。由于和全国各地的300多位名厨密切配合,国宴获得圆满成功,受到国家领导人和中外嘉宾的高度赞扬。同年12月,鉴于黄子云出色的工作表现,进入中国青年联合会,被选拔参加第七届世界青年联欢会,到奥地利维也纳出席世界青年联欢节。这次出国交流、联欢,更加开阔了黄的眼界与胸怀,从此他对自己的要求更高更严。
1972年2月,美国总统尼克松访华,全世界的目光聚焦中国。由周恩来总理亲点,北京饭店派黄子云密往钓鱼台国宾馆设计、主厨宴会,并为尼克松事厨。周总理亲自制定了十六字方针:彬彬有礼,以礼相待,不卑不亢,落落大方。黄子云深知此项任务重大,他精心设计宴会方案、操作程序,组织、安排、调度有方,带领全体同仁圆满地完成了国家交给的重大任务,受到外宾的高度赞扬。周总理亲自出席总结会并对黄子云给予表扬与感谢。
1972年9月,日本首相田中角荣访问中国,签署《中日联合声明》,实现了中日邦交正常化。黄子云又一次受命在钓鱼台国宾馆任宴会设计及宴会主厨,圆满完成了此次重大任务。由黄子云参与或亲自设计、主厨宴会接待外国总统、总理的还有:蓬皮杜、撒切尔、希恩、铁托、金日成、西哈努克、马科斯、胡志明、奈温等,还有许多国家的军政要人。
他也常亲自为周恩来、朱德、贺龙、李富春、郭沫若、叶剑英等中央领导人主厨。20世纪80年代初至90年代初,每年8月黄子云都为邓小平操办生日宴。尤其是在邓小平80寿辰那年,邓小平对筵席非常满意,宴后他步入厨房与黄子云亲切握手合影,称赞道:“你是大师,就是不一样。”
邓小平与黄子云亲切握手合影
1980年10月,黄子云被派往德国洲际饭店出访表演烹饪技艺。此次出访是我国第一次派出烹饪技艺表演团,也是改革开放的具体体现。此访非常成功,得到德方高度赞扬,为祖国赢得荣誉,让世界了解了中国渊远流长的精美饮食文化,传播了中国高超的烹饪技艺。黄子云还获德国汉堡国际博览会烹饪技术金奖,被誉为“烹饪特使”。20世纪80年代至90年代,黄子云曾先后被派往美国、德国、日本、法国、俄罗斯等国家交流、表演烹饪技艺,都获得很高的赞誉。此外,还向朝鲜领袖金日成派来的厨师教授技艺,为朝鲜高层领导培训了几十名制作中国菜的厨师。
黄子云获得的奖牌
黄子云烹饪技艺超群、工作表现出色,为人谦逊,传徒授业不保守。曾任北京饭店厨师长、高级烹饪技师,第二届全国烹饪技术比赛评委,当选为第一、二、三届北京烹饪协会副理事长,中国烹饪协会常务理事、当代名厨、京华名厨,2002年7月当选为北京国宝级烹饪大师等,还多次当选为北京市劳动模范,当选为第六届、第七届、第八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代表。
黄子云经常说的一句话:“学无止境”。当功成名就,各种荣誉集身时,他仍然潜心钻研、不断创新、改造,在众多的传统川菜和菜肴的色、香、味、形、美上有重大突破。其代表菜肴作品有:黄烧鱼翅、红烧牛头、三元烧牛头、天府江蟹、蒸烧鱼翅、龙井鲍鱼、红烧仔鱼肚、酸菜海参、三吃叉烧方、荷包鱿鱼、水晶虾片、灯影牛肉、黄花鱼片三鲜、干烧鲜鱼、蚕丝杂烩、烩荷包豆腐、口袋豆腐、酿一品苦瓜等。为了使烹饪技艺更加发扬光大,使川菜更好的得以传承,让更多的人了解川菜、学会做川菜,黄子云还参与《北京饭店名菜谱》一书的编著,与张志国合著《北京饭店的四川菜》(1987年经济日报出版社出版),与黄楚云、张老头合著《菜点集锦》(1990年四川科技出版社出版),对川菜的发扬和传承做出贡献。
黄子云烹饪绝技颇多,但在传授徒弟时却毫不保留,先后收徒传艺100多人,高徒众多,写信、上门求教、临时指导的更不胜枚举。黄收徒要求及其严格,首先看重人品,再求勤奋好学。他爱弟子并传授其真功,弟子们也特别尊敬佩服他,因此他的大多数弟子都已功成名就遍及海内外,有的还“青出于蓝而胜于蓝”,为此他感到特别欣慰与自豪。在北京的刘国柱、刘刚等均为业内知名的大师,胡德海、魏小炎、张先盛、伍健壮、李强民、班俊林、李金良、朱志超、朱庆彤、曹毕江、陈际杰、张涛、雀云祥、周钰、张大纪、李志发、李桂清、刘志全、万德成等也成为特级烹饪技师,有的已走向领导岗位,还有许多人在海外传播中国烹饪文化。